当正午的阳光穿过第九教学楼的走廊,落在志愿者们忙碌的背影上;当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与窗外清风轻抚树叶声交织成独特的校园旋律;当清理完毕的教室窗明几净,等待下午上课的师生推门而入时露出的微笑 —— 这是生命科学学院本学期第九教学楼常态化清洁志愿服务中,最寻常也最动人的场景。一个学期来,生科学生以每周定时定点的坚守,将对校园的热爱融入每一次清扫,用双手拂去尘埃,用行动诠释担当,让“文明校园”的底色在教学楼的角落里愈发鲜亮。
服务聚焦:把正午时光,变成九教的“焕新时刻”
生命科学学院第九教学楼常态化清洁志愿服务有着清晰而专注的定位:以“打造整洁舒适的学习空间”为核心,不同于全天候的值守,重点聚焦中午时段的清洁,让教学楼在师生午休的间隙完成“焕新”,为下午的教学活动提供清爽环境。
每周固定开展 2-3 次清洁活动,选择在正午 12 点至 13 点半的黄金时段,此时课堂暂歇,人流减少,既能高效完成清扫,又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志愿者们的服务清单虽不繁杂,但每一项工作都直击“教室卫生痛点”。
志愿者们围绕教室卫生开展多维度清洁整理工作,逐排擦拭课桌上的灰尘、笔迹与碎屑,清扫并拖净地面污渍,捡拾座位旁掉落的零食袋、草稿纸,确保“桌见本色,地无杂物”。重点清理教室讲台,擦净粉笔碎末、归置粉笔板擦,倾倒垃圾桶垃圾,同时擦拭窗台,消除角落积灰;还会将同学们推开的座椅逐一排齐,细致清理地面及座椅缝隙中的废弃口罩、饮料瓶等杂物,坚持“不放过任何一个小垃圾”的准则。
持续坚守:让正午的阳光,永远照亮奉献的身影
学期的脚步悄然走过,第九教学楼的每一间教室,都记得那些正午时分的忙碌身影,记得他们擦桌子时认真的侧脸,记得他们拎着垃圾袋穿过走廊的脚步,记得他们回头望去整洁教室时眼底闪烁的光芒。
26次活动、708人次、423.86小时,这些数字牢牢记载为生命科学学院志愿服务史上的一笔,但比数字更长久的,是生科学子用行动种下的“责任种子”——它告诉我们,文明可以很简单,简单到弯腰捡起一片纸;坚守可以很动人,动人到用一个学期的中午把平凡的事做成习惯。
九教的正午,也会永远为这群可爱的人,保留一份最温暖的阳光。未来,生命科学学院的志愿者们还会继续站在正午的阳光下,带着这份对校园的热爱,把九教的每一间教室,都变成“值得被温柔以待”的空间。他们永远铭记,洁净的不只是窗明几净的教室,更是洒满校园的澄澈心情;坚守的不只是日复一日的清扫,更是一代青年对“责任”最本真的注解。
